•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新体例运用

现代家谱讲义(5)

作者:吕有凯  查看人次:354  
 
第四讲
启用新体例 编好新家谱
 
 
第一节、新体例简介
一、新体例的结构
最新家谱体例——“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是一个全新的整套家谱编辑技术和排版方案的完整体例。结构包括篇目设计方案,家族活动纪实、图文安排,综合文献布局,诗、词、歌、赋、赠言、题词搭配,人物照片,优秀家庭及业绩`图文介绍,查阅方法,历代宗亲传承世系名谱、传记、封面设计、资料收集办法等主要内容的编排技术、程序和方案。
家谱内容最多、要求最细、难度最大、篇幅最长的是传承世系名谱编排技术,这是家谱技术体例的核心结构。涉及历代纵向关系、同代横向关系、人物传记、家庭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实录内容,综合性很强,这是新体例的核心成果。
二、新体例的主要原理和先进性
新的实用体例名称是:“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
新体例的主要原理是:同代平行、亲疏有序、传人代代皆户主、三代系表一家清。各代的亲兄弟、堂兄弟都相连,亲疏排列有序,代代自相随。新增可自续,子孙归一统,延传四十代,千年一本清。主要特点和先进性概述如下:
1、同代平行,整族各代规模一览清。
2编排简便、版式新颖,小宗大宗都适应,编排简便、不受各代户数多少的限制。有利于电子版保存和阅读。
3、表述详实,不受各户记载内容多少的限制。
4、寻上查下皆有引,查阅便捷,易读易懂,利于普及。
5、大幅度节省纸张、节约编谱成本。与宋代欧式体例相比,节省纸张70﹪以上;与宋代苏试体例相比,节省纸张58﹪以上。压缩家谱总体积,减重量,易保管,易携带。
6、功能完善,缺漏无憾,代代可补,同位续记,代序不乱,缺漏宗亲皆可逐代同册平行补记,古今宗亲和后代皆可同册补记,因为任何宗支编谱时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收录,总有缺漏,尤其是历代外迁分支频繁的大宗支。
7这套现代家谱的新技术,新体例既有上述特点,又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整套技术均已成熟。本人现将整套技术成果刊在本书中,全盘托出,奉献于世,让广大读者共享,此项技术体例为编修现代家谱提供了专业、专职化的培训和辅导教材。
三、家谱新体例对户主的定义和编号规则
1、平常说一家一户,但是,编修家谱登记时则不同,编修家谱登记的户主,是以一对夫妇为主体的一户,无论与父母或兄弟分家与否,只要结了婚,均为一个主体户主,即:成年男丁和招婿上门的女儿均为户主,修谱登记时,招婿上门的以女儿为户主。必须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
2、一家多户的原则:
1两代人一家的,子女幼小未婚的只是一户;一个儿子结婚,不论分家与否,就要登记为两代各一户;
若有两个儿子并且都已结婚,就要登记为两代三户;
若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结婚,另一个未婚的,未婚的也要同时登记为户主,以便亲弟兄排印在一起,未婚的到结婚生子后可自行补写夫人和子女。即两代三户;有三子、四子……,以此类推。
2多子多孙的同上,以此类推。
3父、子、孙三代同堂的,若孙子幼小未婚,登记父子两代各为一户;孙子已结婚的,登记父、子、孙三代各为一户。
4一个女儿招婿上门的,不论分家与否,就要登记为两代各一户。
3、顾名思义,户主编号就是以户主为对象编成一套顺序号码。每一代编一套,均从1开头,同一代有多少户就编多少户号。
四、从旧体例过度到新体例的条件
一是调整心态,转变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服务现代。
二是扩大交流,克服虚荣心态,不要自以为能,认真学取他人经验。如果自有所创,拿出来比较,你的技能优于别人,别人自会向你学习,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会嫉妒你,因为人人都有发明创造权。
三是编谱人要努力克服盲目从古心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统技术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也会过时而必须淘汰,如活字印刷淘汰刻版印刷……等等,人类每年乃至每天都在用新技术淘汰古人的乃至昨天的落后技术,多少项?难以数计,所以,不必因循守旧,生搬硬套。
四是要求敢于离开古人的“脚印”,走发展之路。我们现代创立的新体例,后人也会视为传统,也会改进,这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发展原理。有些人总爱把古人的方法视为不可逾越的死定律,把古人在某篇古文中用过的一个词、一个成语、一个名称都视为圣旨,显示通古的“学问”,如某人在一篇文章中用了“谷价腾跃”一词,友人劝他“改为,‘粮价上涨’或‘米价猛涨’较通俗”,他就坚持说“不能改,这是古人用过的词”,表面上是信仰传统,实为教条主义,如此生搬硬套,用于现代作品,让后人“考古”,谈何发展?谈何进步?
 
第二节、正确认识传统体例
一、旧体例的主要缺点
1、旧体例难以快速查询整族同代横向关系。涉远世系的同代对应查找不便。用于大宗支合编家谱时,同代亲疏远近的对应关系查找困难、费时。
2、世系与传记分离,查找、阅读不便。
3、对女儿、女婿不便规范表述,家庭人员结构不能一目了然。
4、传统的欧苏体例共有的缺点是:世系图页面空白太多,浪费纸张和印刷成本都在55﹪以上。
5、缺乏补记功能,只好30年小修60年大修,重复劳动,劳民伤财。
6、受页面区域的限制,对重要人物和优秀家庭的记载难以详述。
7、传承世系越远越不好制作世系图,无整体视觉效果,对传承10代以上的宗支不尽适应。
8、由于虚增家谱篇幅,家谱太重,保管、阅读都困难。且印刷成本高而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到户。
9、由于无完善的补记功能,无法补记缺漏和续记新增人口,缺乏实用性,不受欢迎,更难以普及到户。
二、古今不能用“=”号
现代人要记入家谱的内容很多,早该放弃传统的欧式、苏式记载体例,很多编谱的同事听到改革、创新时,总是说:“不行、不行,老祖宗做的样子不能改,要尊重老祖人。”我敢说,如果欧、苏两位古老前辈在天有灵,一定会骂我们“没长劲!”因为传统的“五世分提吊线法”本身就是古人当时的创新,但是,我认为,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不可能是一次到终点,古今之间绝对不是“=”号,正确答案结论应为从古到今,今大于古,今优于古。这是我们必须认知的事物发展定律,若古今事物恒古不变,当今就得毀掉各种农机,回去刀耕火种;关闭所有服装厂商、拆毁楼房,挂树叶遮羞;住岩洞避风雨;点篝火取暖。可见,开拓创新,本身就是发展传统,为后人造福谋例。
 
三、新旧体例的对比研究与实例分析
(一)对比条件和要求:
设:某宗支用新体例新编现代家谱一册,共1000页,容量为现有人口六千户(约2.5万人),古今合计八千户,以96—100代的首页,五代共5页,计59户的相关资料,作为传承世系和传记部分与旧体例实用对比。
1、新体例的实用效果:
用本人研发设计的新体例——“三代系表户主编号法”,仅用5个页面(1页1代),详实记载了五代共59户的传承世系名谱和传记,不论各户的内容多少,不受页面区域限制,均可保持同代平行,亲疏有序,各户同位一家清,家庭入谱人、事一目了然。有利于区分同名同姓,页脚分别标注上代、下代详情的所在页码,查阅十分方便。与旧体例相比,节省纸张和印刷费60﹪以上。
2、旧体例之一(苏式体例)的运用对比实例:
体例(苏式体例)记载上例59户的世系和传记,用了12个页面,比新体例多用7页纸,世系与传记分离,查阅不便,浪费纸张和印刷费60﹪,世系图有子无妻无女儿无儿媳,书面无整体视觉效果。
3、旧体例之二(欧式体例)的运用对比实例:
体例(欧式体例)记载上例59户的世系和传记,用了28个页面,比新体例多用23页纸,查阅不便,浪费纸张和印刷费80﹪,空白线段虚增页面,无整体视觉效果。家谱厚度和重量都是新体例的5点6倍。
4、旧体例运用对比实例之三:
这也是当今运用较多的一种家谱体例。引用肖氏谱中一页为例,缺点如下:
(1)世系排列逻辑紊乱,父亲名号在夫妻二人之中间……极不科学,
(2)简介(传记)太简,
(3)语言文字不适应现代和后人阅读习惯,如,“官退之;”“韬光自诲隐逸林泉;”“骑马茔;”“荆都省;”“不乐仕进;”“中兴屡微不仕;”“诗酒自”等,此类语言文字能向后人传递的文化价值何在?让人读不懂的语言文字毫无意义,又浪费页面,不如没有。
(4)、整个版面和印刷费都浪费60﹪以上
(5)文理不整,书面文理缺陷。该谱整个世系篇幅长达600余页,只见名不见本姓的“肖”字,如果不用字派取名,尤其是单名,总给人觉得文理缺陷,如22代发富之子“贤”;发显之次子“利”,写成“肖贤、肖利”且不更清晰吗加上这个字并不增加印刷费,何尝不可?
(6)、这种体例是按区域分支清的方案排列编辑的,整族同代平行对应关系查阅、统计都困难,辈份对应更不便。不利于大宗支合谱,
5纵观古今家谱质量状况,只求成书,不求质量的现象,值得重视。家谱印刷已成为很多县市私营印刷厂的当家业务。有的是二十年前、十年前或五年前新编的,发现差错或缺漏而修改重印,一改再改都是传统模式,达不到现代家谱的作用和意义,纯属浪费人力财力,浪费纸张。
 
第三节 启用新体例 编好新家谱
一、启用新体例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族各姓各宗支新编、重编现代人的家谱工作已走向高潮。但经大量考察研究,发现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很多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共性的质量问题有三:
要使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收集,查阅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各族各姓编的很多新家谱,发现历代老谱和现代新编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如文稿质量粗糙、收集资料简略、缺漏事项太多、重男轻女、编排方案因循守旧、结构设计无创新、功能不完善,不易读、 不易懂、只有少数人能看懂,难以普及。更不具备多功能使用价值,很多家谱没有实质上的作用和意义。达不到我们和后人所要求的作用。
一是记录不详,缺漏太多;厚古薄今,资料简略,查阅家谱,尤如考古。
二是逻辑紊乱,选稿不精,缺乏进取,不求普及,新编家谱,还是仿古。
三是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只以为书,不可续补。
家谱质量差的原因有四:
一是:能力强,文化高的人忙于事业、工作或生意丢不开,没有时间参与,编辑人员不具备专业专职条件,草率了事。
二是:操办、编辑家谱的多为老年人,精力有限,热情可佳,但无创意,因循守旧。
三是:国家和有关部门无指导性规范,无权威机构认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为是。或死守传统模式,延用老方法,不敢跨越千年不变的家谱技术鸿沟。
四是:各地各族各姓之间不愿交流,互不学习,自以为是,其实不然。
纵观家谱的古今状况,如何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实质性的作用和意义,应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的历史文献。其目的、作用和意义是整理家族文化、规范管理家族事务、完善家族历史、补充国家历史。编好家谱,子孙后代才有根可寻、有训可鉴、有彰可表,我们编不出高质量的实用家谱,子孙后代就会责怪我们,上有愧于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二、加强学习 促进普及
要使家谱达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要重点研究家谱工作的意识更新和技术体例改革问题。
我主张意识更新。首先要实现普及,做到户均一册(套),家家知晓,看得懂,会运用,这一代没文化,儿子孙子总会有文化;但很多家谱工作者的意识相反,说是“不必要家家有”,实属不良意识,试想,如果古人把家谱做普及了,我们现查找祖源就不会这么难,断头支系不会这么多,总不会家家的都被毁损。
现代人迁居频繁,带上身份证,四处可安身,没有家谱带,想学用家谱,要等回原籍,一等再等,混混几代人,又成断头支。浙江有个村,宗支八百人,二十余年间,五百人外迁,出省六千里,回乡谈何易?只有,新家谱普及到户,家家有谱,随迁随带,延伸自续,根系不断。所以,普及到户十分必要。
三、加强学习与对比研究
1、我们要总结编家谱的经验,在传统体例中找缺点也找优点,学优点,处理缺点,多交流,多学习,不要固执己见,运用新体例,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子孙后代。
2、家谱工作是一门学问,是学问,就要学、要问才能得到新知,才能理解先进的科学的新体例。
3、文化更需要改革、发展。古时的无标点文言文,改成现代白话文加标点,就是发展,具有阅读流利,易普及等优点。
4、我们看古人记的老家谱像考古,费劲费时;如果还用古人的模式,后人也会说我们沒有长进。

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1号7楼 邮编:553537
联系电话:0858-3633111 13984603139 15394392199
QQ:2216837185 投稿邮箱:2216837185@QQ.com
黔ICP备15003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