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家谱知识

现代家谱讲义 第一讲 谱牒历史知识

时间:2015-03-29 18:38:52  作者:吕有凯  来源:中华吕氏文化中心  查看:5  评论:0
内容摘要:现代家谱讲义修谱当随时代家谱贵在实用吕有凯家谱文化研究目标续谱——缅怀先祖修谱——当随现代家谱——贵在实用传谱——弘扬祖德存谱——爱国爱家学谱——传承文化用谱——引领后生普及——让家谱深入人心改革——为家谱质量翻牌创新——为家谱功能洗牌序词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家谱是一本永不注销的“...

现代家谱讲义

 

修谱当随时代 家谱贵在实用

吕有凯

家谱文化研究目标

续谱——缅怀先祖

修谱——当随现代

家谱——贵在实用

传谱——弘扬祖德

存谱——爱国爱家

学谱——传承文化

用谱——引领后生

普及——让家谱深入人心

改革——为家谱质量翻牌

创新——为家谱功能洗牌


 

 

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

 

家谱是一本永不注销的“户口簿”

家谱是一套使用期最长的“家具”

家谱是一个年年有新成员的“家”

家谱是一个流芳千秋万代的“家”

家谱把我们世世代代变成“寿星”

家谱是一个传承血缘亲情的“家”

家谱是一个永久的家

祖宗把血源分赐你我

我们才有这个大“家”

不编家谱,忘记祖宗

子孙后代也会忘记你

编好家谱

给逝去的先祖们安一个“家”

不要让他们都成为孤魂野鬼

编好家谱

给自己营造一个永久的“家”

让你永生在这个寿星的大家

有了这个“家”

后人知道你在那

有了这个“家”

后人会把你牵挂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编修家谱,整合家族,上敬先祖,下顾子孙的家族文化活动日益兴盛。各族各姓各支系掀起了修编新家谱的高潮,编谱人的热情可嘉,精神可贵,实可敬佩。但由于条件各异,文化底蕴有别,对谱牒历史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齐,理解各异,其效果差别很大。为了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首先将十七年编谱生涯中的实践经验、体会和收集、整理的谱牒历史与家谱知识,弃伪存真,削粗取精,浓缩精华,供大家参考、借鉴、删繁就简、挑选各自认为或有用于现代的精华,避免盲目套用,生搬硬套。

诚请广大家谱爱好者与我同行,共同研究、探讨、交流,把大家的新技术、新理论集合起来,让广大家谱爱好者和有识之士共享。由于水平有限,差错难免,定有漏误,诚望赐谅,恳切希望给予帮助和修正为谢!

 

第一讲 谱牒历史知识(摘要)

 

1、谱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谱牒是从商周时期开始产生和发展的,从上层社会的世家、世本、玉牒逐步扩展到民间的宗谱、族谱、家谱、家乘,总的可分为四大类,即帝王诸侯世谱型,氏族谱型,地方宗谱型,民间家谱型。这四种类型按姓氏世系及人物记载的特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一姓一宗谱,如帝王诸侯谱,民间家谱。另一类为多姓多宗集编谱,如通国氏族谱,郡州谱,姓氏典。

2、谱的含义是什么?

古代对谱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指“籍录”。二指列其事的布。三指以记世族传承的谱。总的含义是按事物的类别系统地编成定则的表册、样本、书籍,以作示范或寻检。如年谱、家谱、棋谱、乐谱等。

3、什么叫谱牒?牒的含义是什么?

谱牒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汉司马迁著《史记》,在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中言:“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说明谱牒始于秦汉之前。以专门记载和叙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名、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图书叫谱牒。谱牒是宗谱、族谱、家谱、家传、家乘的统称。牒,是指古代用竹或木片写成的书版就叫牒。继之后有玉牒、金牒。牒在特定处专指谱牒。也可引申为公文、凭证,如通牒、度牒等。自从我国发明造纸以来,早已放弃竹或木片书写文字的传统。谱牒一词实可不必永久留恋,现代民间已习惯称为谱书。

4、什么叫宗谱?

宗,本义为祖庙。其概念是一祖之后裔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宗”的含义,其实还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后裔。至于宗谱则应是同祖之完全谱书,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能称为宗谱,这就是宗谱与家谱的区别。

5、什么叫家谱?

“家谱”这一名词的取用应在汉至南北朝时期。作为家谱,本应为一直系之本家谱。但后来,绝大多数是指同一区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后裔的共同谱书统称为家谱。

历史上用过的谱书(谱牒)名称、定义繁多而复杂,宗谱、族谱、家谱应是有一定区别的。所谓家谱,狭义地讲应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历史上用过的谱书(谱牒)名称有族谱、家传、家纪、家记、家史、世系、家牒、谱记、家乘、氏谱、支谱、载谱、宗谱、家谱、官谱、私谱等。

如此繁多的家谱名称,源于古代各时、各地、各人的认知观念、思维层面、文化底蕴、逐名欲望等不同原因,各自所为的始创而形成的,加上交通、信息条件限制,文化交流不变,一经写用,渐传周边及后人,导致今人都误视为传统文化。

我认为,古代家谱名称复杂化的形成原因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盲从的。这是在古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认知程度、文化交流范围的局限、某些不完善观念等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但古人对中国家谱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无可厚非。

6、宗谱、族谱、家谱有何联系与区别?

古人对宗谱、族谱、家谱是早期定义是,从宗、族、家的早期含义看,“继别为宗”,除嫡长子以外所有的分支都纳入的这种谱书为宗谱。而族谱虽意义大致与宗谱相同,但由于分居、远迁等原因,虽也将旁支纳入谱内,其远迁的旁支并没有完整地纳入,只有本宗的部分族人,这种谱书属于族谱。至于家谱,“谓一门之内”,其所记述的世系是以本家上下直系为主体,只留与本家传承收藏,凡这种谱,均属家谱。上述三种谱书虽有差别,但因上溯远近不一,或传袭旧谱名,故后世也大多统而称之为家谱。

7、古人对家谱文化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

古代对家谱文化做出系列贡献的杰出代表有,西汉《史记》的作者司马;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欧、苏两位先贤发明的家谱技术体例,广为流行。随着历史的发展,需要入谱的人文资料日益丰富,欧、苏两个家谱技术体例的缺点已十分突出,(下文将作专题分析)。

8、明末创新体例未能普及的原因浅析

在明末清初的旧谱中,本人发现过两种比欧、苏体例都科学、省纸、更便用的先进体例,一是三代叠式一家清,二是同代平行三代一家清。两种体例有其共同的优点:一是不受同代户数多少的限制,小宗大宗都适应;二是代代亲疏排列顺序相连,不受记载事项多少的影响;三是节省纸张,没有虚增篇幅。遗憾的是发明人失考,更可惜的是这两种体例均没有得到推广运用,就没有自成一体。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发明人自家用了即可,没有向其他宗支、其他姓氏交流推广;二是编谱人多有虚荣心态,自以为能,不愿学取他人经验;三是编谱人多有从古心态,不愿离开古人的“脚印”,一直袭用宋代的欧苏体例,因循守旧,死搬硬套,导致这两种三百五十年前的先进体例至今没有光彩。

9、我们现代人编谱如何选定谱书名称?

我们现代人修编代家谱,多为整族整宗合编,编谱宗旨皆为和睦、和谐、联宗、建立血缘亲情,如中华吕氏文化中心总会提出了“中华吕氏一家亲”这个十分感人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我们现代人修谱的名称,最好选定一个温馨的“家”字,不论大小宗支编谱,最佳选择应为“某氏家谱”,辅以“某地”和“始迁祖尊称宗支”,最能体现亲情,最能表达修谱的目的和意义。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
相关评论
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1号天安招待所 邮编:553537
联系电话:0858-36331111 13984603139 15394392199
QQ:2216837185 E_mail:2216837185@QQ.com
黔ICP备120103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