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体例实用效果对比之四:
旧体例之3的实用情况如下页:
这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家谱旧体例。本文引用某地某氏
家谱其中一页为例,缺点如下:
(1)世系排列逻辑紊乱,父亲名号在夫妻二人之中间,极不科学,给很多初阅家谱的人造成错觉,在没有懂谱人指点的情况下,就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把父子关系巅倒、儿子当父亲,儿媳当夫人、爷爷当父亲,孙子当儿子,
(2)简介(传记)太简,语言文字不适应现代和后人阅读习惯,如,“官退之;”“韬光自诲隐逸林泉;”“骑马茔;”“荆都省;”“不乐仕进;”“中兴屡微不仕;”“诗酒自”等,此类语言文字能向后人传递什么呢?让人读不懂的语言文字毫无意义,又浪费页面,不如没有。
(3)整个版面和印刷费都浪费60﹪以上。
(4)、文理不整,书面文理缺陷。该谱整个世系篇幅长达600余页,只见名不见本姓的“肖或吕或周或王……”字,如果不用字派取名,尤其是单名,总给人觉得文理缺陷,如22代发富之子“贤”;发显之次子“利”,写成“王贤、王利”且不更清晰吗?加上这个王字并不增加印刷费,何尝不可?
(5)、这种体例是按区域分支清的方案排列编辑的,整族同代平行对应关系查阅、统计都困难,辈份对应更不方便。不利于大宗支合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