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有凯
一、忆古思宗 家史简说
1、我吕姓族人,经历代史学家研究证实为炎帝的传人,炎帝时代约为公元前2600年左右。炎帝至今已4600年历史。炎帝15代孙伯夷因助禹帝治水有功,受封为吕侯,封地在河南南阳,称吕国。吕侯伯夷和吕国的诞生,开始了吕姓的起源。伯夷为吕姓起源始祖。由于吕侯伯夷的后代在尧、舜、禹、商四个时代都是世袭诸侯,所以,历代史学家都称吕姓人是四代诸侯之后。
2、由于古代文字尚未具体形成,甲骨文时代人名也不规范,所以伯夷的子孙后代也不是代代用吕字做姓取名。伯夷传29代到吕尚----姜太公诞生,随着文字逐渐定形,人名字号才逐渐规范,加上吕尚一一太公助周灭商,受封为齐国第一代君王,在世袭700年的齐国历史中,家史与国史并录,才形成了以吕尚一一太公为第一代始祖的吕姓族史,齐国君王和后人都延续以吕为姓,规范取名,奠定并形成了我吕氏族史和吕氏文化的根基。所以,从古到今,全国和海外吕氏家谱都是以吕尚一一姜太公为吕姓第一代始祖。
3、伴随辉煌的齐国历史,吕氏文化逐步发展,走向规范,在历代先祖的关注下,记录了大量族人传宗资料,建造修复了历代吕氏文物,家庙,祠堂。自秦代吕不韦开始记谱,历经两千多年历史长河源流至今,吕氏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历史和地方志的史籍中,都有着重要的光彩篇章。
4、三千多年来,姜太公的后代,由于历史的客观的种种原因,四处搬迁,分支遍及全国、全世界,当今总人数已达700万之多,在全国3000个姓氏中,按各姓总人口排列,吕姓为全国40个大姓之一。
二、贵州吕氏及家谱现状
1、贵州吕氏历史简析
据初步查考,最早在汉武帝时代就有吕氏迁居贵州,由于历史的多变性,民族之间排斥与融合等原因,最早迁入贵州的吕姓或返迁回中原,或与当地民族融合一体,所以,现实难以查到他们的后裔及分支。
我省现有吕氏宗亲的祖籍来源很广,分别来自山东,福建、湖南、江西、江苏、四川、广东、广西,云南、重庆、辽宁、河北、河南等省区。多数分支迁居贵州的年代以元末明初较多,其次是清朝万历、乾隆、雍正年间先后迁入贵州。元末明初迁居贵州的先祖,多为从军参战,战后留守或驻防定居下来的,清朝入黔的先祖多为朝廷扩疆开垦、固疆,民族融合等形势定居的。官迁,经商、行艺迁来的很少。也有逃灾躲难或婚姻关系入黔定居的。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内现有吕氏人口达16万之多,加上已婚配偶,总人口在20万以上。
2、上述各种情况迁居贵州的先祖,都没有从原籍抄带家谱来贵州,也没有条件回原籍抄续家谱,有的支系幸存的老家谱版本都是定居贵州后两三代,甚至八代十代后,根据传说补记的,早到明代,晚到民国,由于年代久远,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原因,对祖籍的传说越传越少,剩下只言片语,多数就剩一句话,如“我是南京籍”,“我是江西籍”,“我是湖广籍”……,这么宽广、要想寻根,实在太难。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多数被虫蛀,破损严重,急需抢救。
3、贵州现代吕氏家谱状况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分支在安居乐业之余,开始研究编家谱,很多支系前些年都想编家谱,开过会,选出了家族领导班子或族长,但维持艰难,未能保持,自然冷场,让人失望;人口多的大支系编了,顾不上小支系;造成很多支系族人至今未能编进新家谱;有的虽然编了新家谱,但很简单,内容不全,缺漏事项太多,功能不全,没有收藏价值,更没有使用价值。造成这种种冷场和质量差的原因是客观的,如:机构不健全或资金不足,无固定办公条件,无专业专职人员等实际困难,造成家谱质量差。
三、汇编家谱的必要性和收录范围
1、汇编贵州吕氏家谱的必要性:
万木有根谷有种,江河有源万古流。盛世修志,旺族修谱,当今太平盛世,我吕姓族人安居乐业,緬怀先祖之心,族中老少,人人皆有。丰衣足食,更要上念先祖,下顾子孙。
由于历代战乱频繁,加上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等条件限制,历代先祖没有条件编印一本完整的家谱,一年推一年,一代望一代,造成我吕氏家族历史资料出现断层和空白,有些族人已把前辈的名号忘记,甚至连安葬前两辈的坟墓都分不清。子孙有钱时想给老祖人竖碑立传都找不准坟,喊不出名。
2、我们要趁当今平安盛世,尽快把残缺不齐的历史资料抢救搜集起来,加以研究整理、补充,把历代宗亲尽量寻访登记,统一汇编入谱。我们认为,先祖欠我们一本完整的家谱,是各种历史条件造成的,我们不能再欠子孙这笔帐。
编好家谱,为子孙后代提供寻根认祖的依据,已成为我们当代族人的重要任务和历史责任,要趁当今还多少有点历史资料作依据,断层和空白还能回忆一部分、查访一部分、收集一部分,有条件也有能力汇编一套功能完善的家谱传给子孙后代。如果还是一年推一年,一代指望一代,久而久之,残缺不齐的历史资料就会失传,断层和空白就会更多更难填补,子孙后代就会责怪我们。
3、走出误区,扩大家谱收录范围:
我们汇编家谱,既是緬怀先祖的孝心,更是给后人保留家族历史人文资料,我们要走出误区,扩大家谱的收录范围,如果还是停留在上文所述“无根不编谱”的误区,子孙后代就永远无谱也无根,因为我们现代人就是子孙后代的根。为此,我认为,不论支系大小,不论人多人少,不论上知几代人,都应该统一编谱,因为我们共有吕尚(太公----这一条总根,“宗亲,宗亲就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亲人”!所以,我希望全省各地各支系,不论人多人少,就是一家两家,只要姓吕,都应该收录资料,统一登记,汇编在册,加人吕氏大家谱。
4.家谱工作的艰巨性和条件:
(1)这是一项十分清苦、十分繁锁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专职人员,不懂装懂、光说大话、只喊口号的人是做不好的;
(2)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不是光说空话假话就能完成的。
(3)修谱先修德,组织者要以身作则,光要别人出钱出力,自己光喊口号,弄虚作假,愚弄族人,是做不好家族文化的。
综上所述,为提高我们的家族文化质量,使新编的家谱达到高质量高水平。那就需要家谱编辑工作組织化、专业化、专职化。才能保证和提高家谱的质量。
2011年12月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