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 吕学卅
编修家谱,当随时代。“存史、资讯、教化”之功能是编修家谱的目的。
半年来,反复品读《中华吕氏报》,领略吕氏文化精髓。从该报副总编吕有凯《论家谱的质量与作用和意义》这篇文章中受到启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不仅论述了家谱的作用和意义,並就作用对质量的要求,精辟论述了提高质量的重要性;还就当前全国编修家谱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了改进的建议和希望;呼吁各地修家谱要解放思想,与时倶进,改革传统模式,从而给修谱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近,中华吕氏文化中心秘书处在《中华吕氏报》上发表了题为《提高现代家谱的实用性是我们的目标》重要文章,我认为,这是代表总会的声音,对各地新编现代家谱的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着重强调了提高家谱的实用性,并把实用性确定为目标,以此要求各地新编家谱的质量,“避免过几年嫌不好又重编,劳民伤财的现象。”如果大家都能照有凯宗亲文章中提出的要求去做,家谱的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我在吕氏家族内做了几年的文化工作,也看了一些地方编修的新旧家谱。发现有的地方家族在编修新谱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反复多次深人到村里与知情人核对,也未能在对电脑和印刷工人排版后打出的小样反复核对,结果错误和漏洞之多,真是惊人。我发现的质量问题大致如下:
1、某宗族家谱中有许多活着的人生日和近代死了的人的卒日有错误。
2、不少近代死了的人只记生日,老谱有卒时的,后面也写个“卒失”,当然无“葬身之地”了。
3、有的年长老人还活着,也写了个“卒失”,真是奇怪。
4、有的家谱在世系里,有公公配对儿媳的,儿媳又配对公公。
5、有男孩写成女孩,儿子写成女儿的。
6、姐妹颠倒,兄弟姐妹出生顺序出现从小到大排列的。
7、有生二男一女的父亲成了“光棍”的。
8、有的名字全错,或其中一字音同字不同的。
9、堂兄当成爹;有的老者卒时提前了二、三十年,有个哥哥卒日写在了弟弟身上,使弟弟“早死”了20多年。原家谱上记得有的已故老人,新修的谱上注明“失传”了,使他的后人断宗。如此家谱,花样太多,错漏百出。这样的家谱怎么能传给后代?后人会怎么认识?怎么运用?这样的家谱没有实用性,当然是一些宗亲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建议各地宗亲新编的家谱不要急于定稿印刷,先认真学习一下《吕氏文化》报,该报现改为《中华吕氏报》,从中学点家谱知识,尤其要重点研究、学习吕有凯宗亲有关家谱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案、新技术。严把质量这一关,尽量消灭错漏。即使已完成家谱修编的宗亲也不防来进行一次自检、自查、自审,并与总会要求的质量对比,纠正那些不该错的错误,弥补那些应该补的缺漏,从而使家谱趋于完善,提高质量,使其真正成为具有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家族文化教科书和传家宝典。
总之,我认为只凭热心,没有技术修编没有实用性的家谱,错漏百出的家谱,都是空花人力财力,贻害子孙、不负责任的行为,学点别人的长处,不会羞辱自己,通过学习,提高水平,正是光彩。
(选自《中华吕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