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3:
旧体例之2
各地近代家谱运用较多的旧体例
质量点评
本书引用某地刘氏家谱其中一页为例
从下页起:评价和运用实例各一页
各地各姓氏近代家谱选用较多的
旧体例实例质量对比及评价
旧体例之2的实用记载如下页
这是各族各姓近代运用较多的一种旧体例。为了与吕氏体例作优缺点对比,本书引用某地刘氏家谱其中一页为例,缺点如下:
1、世系排列逻辑紊乱,如“正平。兴义次子,妣高氏,生子一,从吉”。父亲名号“兴义”在儿子正平夫妇二人之中间,极不科学,给阅谱人造成错觉,应该是“兴义次子正平娶高氏,生一子从吉”。
2、简介(传记)太简,语言文字不适应现代和后人阅读习惯,如,“官退之,韬光自诲隐逸林泉”“骑马茔”“不乐仕进”“中兴屡微不仕,诗酒自”等,此类语言文字能向后人传递什么呢?让人读不懂的语言文字毫无意义,浪费页面,不如没有。
3、文理不整,书面文理缺陷。该谱整个篇幅长达900余页,这种体例只见名不见本姓的“刘或吕或周或王……”字,如果不用字派取名,尤其是单名,总给人觉得文理缺陷,如22代发富之子“贤”;发显之次子“利”,写成“刘贤、刘利”且不更清晰吗?加上这个刘字并不增加印刷费,何尝不可?
4、这种体例是按“区域分支清”的方案排列编辑的,整族同代平行关系查阅、辈份对应都十分困难。不适用于大宗支合偏家谱,
5、整页含标点仅490字,用了4个“无后”1个“夭亡”共10个不吉利的文字,不该保留,所以我主张编修家谱重在一个“修”字,凡老谱上不吉祥的文字,都该删除,要为家谱美容。
上述所有缺点详见下页。
对比结论:
吕氏体例编排的家谱标准样本,无上述缺点
附 录3:这是复制某地刘氏家谱527页作对比评述
二、旧体例之2运用实例
十九世
正平。兴义次子,妣高氏,生子一,从吉。
正世。德义长子,妣李氏生子二,从仁、从信。
正界。德义次子,妣氏无后。
二十世
从吉。正平之子,字学良,任湖广二州司马,妣王氏生子一,中本。
从仁。正世长子,字习良,妣胡氏生子三,中勤、中德、中远。
从信。正世次子,妣张氏生子一,中余,无后。
二十一世
中本。无后。
中勤,从仁长子,官退之,韬光自诲隐林泉,妣肖氏生子一,发财。
中德。从仁次子,字兴之,妣吕氏生子二,发富、发后。
中远。从仁三子,妣左氏生子二,发明、发显。
中余。从信之子,无后。
二十二世
发财。中勤之子,又名愉,骑马茔,妣李氏生子二,万维、万高。
发富。中德长子,又名璋,妣杨氏生子一,贤。
发后。中德次子,名坛,妣伍氏生子一,万齐。
发明。中远次长。夭亡。
发显。中远次子。名碧,妣胡氏生子二,万益、利。
二十三世
万维。发财长子,名逸,妣胡氏生子二,天福,天康。
万高。发财次子,名远,诗词绘画不乐仕进,妣杨氏生子一,天兴。
贤。发富之子,又名达,笃学好礼,晋帝中兴屡微不仕,诗酒自。
万齐。发后之子。妣杨氏生子一,天安。
万益、发显长子。妣王氏生子二,天明、天忠。
利。发显次子。妣胡氏生子二,天德、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