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家谱理论--核心论点

家谱应成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之一

作者:吕有凯  查看人次:0  
 家谱应成为道德教育的

教科书之一

家谱应成为国人道德教育的教课书。

国人的道德教育启蒙于家庭教育。每一个国人在婴儿、幼儿、少年、青年、成年五个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众多家庭组合的家族教育。这是人生享有的最亲密的教育,也是最易生效的教育。尤其在幼儿、少年、青年三个成长时期,是提高国人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教育,对国人的人品、文明、礼仪、诚信、敬业行为等人生道德理念和自觉性都具有导航作用。重点体现于敬老爱幼、文明礼貌、好学上进、认知荣耻、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克制奢侈等道德行为。

运用家谱对子女实施道德教育,常给子女讲述一些家谱记载的先祖艰苦创业经历、传说故事、古今好学上进人物、三亲六戚的传承关系并适当携其参与友好往来,对于培养亲情、践行文明礼貌、敬老得老爱、感受慈善之愉、培养感恩意识、增长智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家庭少儿道德教育,是国人道德最关键、最有效的教育时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习即学,远即异,相近即相似,相远即相异,习不同,必差异。人生初级阶段之习,就在或看或听父母、兄弟姐妹、叔伯之堂、亲友之家,所听而学、所见而习。所听不同,学而各异,所见不同,习而有别,良而习之,行则从善,为以从德,长大成年,居身国民,知礼明理,道通途畅,此乃家教之果也。

因此,可以认为,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种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是现代家谱文化工作应重点研究的课题根本条件就是要丰富家谱内容,提高家谱质量。

中华民族具有十分重视亲情的传统道德观念,编辑家谱沿袭血源传承世系,体现了缅怀先祖,尊祖敬宗的行孝美德,现代家谱应编载一些具有家族教育特色的少儿教材内容和道德知识,让少儿在家谱中既能见知传承亲人,又能在感知亲情的同时,学习相关道德知识,具有亲情感染的心态调整作用,从而易于接受道德知识教育,且易于扎根在心。

年六月的一个下午,笔者应邀到一个宗亲家做客,到达楼下,一楼大过道里有一群五六岁上下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有的玩枪有的玩车、有的拼积木……,互相追逐。我走到电梯时,突然一个小女孩大喊起来,“小明哥哥!你把墙画脏了,快擦掉,”电梯来了我也不进,观看这几个小孩的行为,她也一起擦,边擦边说,语气逐渐温柔:“我爸爸讲,这是祖祖(童语:曾祖)盖的房子,祖祖头发累白了,才去山上住(去逝),乱画(就)不要你(来)玩了”。那个叫小明的低声祈求说,“我(以后)不玩画笔了好(吗)不?”说完,站到小女孩对面,低下头,把拿着画笔的手伸平,又走向垃圾桶……

我知道了,他的曾祖已去世了,她爷爷就是我相别六年,前天打电话邀请我的宗亲大哥。

这一幕太可爱了,可爱之一,大喊而不生气,不骂人,还先以哥哥相称;可爱之二,心痛祖祖盖的房子;可爱之三,反感也一起擦,帮助别人纠正不良行为;可爱之四,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可爱之五,提出了来玩的条件——不乱画可爱之六,犯错的改了。

这一幕太感人了,可喜可贺,短短一两分钟,我读得一篇如此完美的大文章,真好福气!

这一幕让我兴奋不已。人的一生就是演一出戏,序幕初开就如此精彩!常言“好戏在后头”,开场戏就如此感动观众,后头会更精彩。

这一幕应该成为每一个国人的开场戏,演到终场,闭幕了,还有人想看,然而观众会更多。

他家住六层,一进客厅,寒暄过后,落座沙发,发现茶几上摆着一本家谱。茶话之先,我兴奋地讲述了刚在一楼过道里发生的故事,赞叹之中,“你这孙女几岁啦?道德行为这么可爱,还知道他老祖盖房子,头发累白了,住山上了,真是教养有方啊!”

“才四岁半,”宗亲大哥指着茶几上的家谱,“他爸爸经常抱着她翻家谱,看家谱,指认她老祖的照片和我们的照片,看一次就给她讲一个老祖的故事,也讲我们几代人的故事,很多人的照片都有故事可讲,她都爱听,好些照片她都知道怎么称呼”。她爱翻开家谱指认照片做童话游戏,一会儿拿两个纸杯对着这张像说,“成兴大爷爷,你今天就在我家挨(陪)爷爷喝茶,这杯先给你,这杯给爷爷,”一会儿指着梅大奶奶讲一气童话,挺有趣的。

这就是家谱对国人的亲情感染力,这就是家谱对国人的家教功能,这就是家谱对国人道德教育的作用力。

我们现代修谱人员应努力完善家谱功能,加大普及家谱的力度,让家家有谱传,户户有谱用,代代有谱教,人人有谱学,子孙都从善,个个道德良,行为通情理,所欲符逻辑。幼时做个好孩子,长大当个好国民。


家谱理论与编修技术——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9号 
联系电话:15924731240  13518714500 
 样书邮购电话:18188277729  13984603139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67号 黔ICP备15003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