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家谱理论--核心论点

名人学者对家谱和家族文化的论述

作者:吕有凯  查看人次:1  
 

名人 学者对家族文化

家谱 家庭 家教 家风的论述

编好家谱 用好家谱

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可永久传承的传统文化之一,国家历史是国史、方志、家谱三大类历史文献组成的。国史记载国家各项政令的大政方针及执行过程、结果和发展纪实;各地方志记载的只是区域性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家谱记载可详实到户精细到人的人文信息及传承历史,家谱是国史和方志都不可包容的民间历史。我们编印家谱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修家谱,对上感恩宗在天之灵,对现实和未来是关注到户到人的接地气的文化自信行为,对当代和后人都具有规范传承,启发族人的作用和意义,编好家谱,学懂家谱,用好家谱,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 吕绍林(原载吕氏81代珍公裔孙总谱--2013年12月版)

培养人才 家教先行

家有一套谱,上知千年祖。祖德传下去,下管千年孙。

学懂新家谱,祖源根脉清。子孙品质优,家教要先行。

有了这套谱,育儿贤文精。早教子孙经,通俗也简明。

幼儿教育早,长大方成人。家谱是导师,族人要遵循。

——  绍林(原载吕氏81代珍公裔孙总谱--2013年12月版)



 

 

收藏家谱是子孙后代的需要

 

普及家谱,是弘扬祖德和家教的基本要求,对于尊祖敬宗、规范伦理、睦族亲邻、培养亲情、推进和谐、德礼教育等全方位家庭早期教育,都具有特定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上各族各姓各宗支都曾经编有家谱,由于古人用毛笔手抄,成书极为困难,数量极少(一族一谱一两套),由族长保存,后代不当族长,甚致几代没有文化,看不懂也不愿交给新族长,视家谱为私有财产而封固于箱底,导致族中各户无缘拜读家谱,谱中家史、家教知识概无所知,成为有谱难见谱,造成很多支脉出现传承中断而丢失祖宗。我们现代编的家谱,可以不限量自动化印刷,没有古人手抄那么难,有条件普及到户,藏谱成本不过两条烟或两顿饭钱,就能给后代留一套传家宝典,值得!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前人不留谱,后人寻根苦。有家谱方能知其家从何来,家谱就是入谱族人永久的家;有了这个家,子孙后代才知道你在那里,才能延其根脉。我们珍公裔孙数百年几十代才编成本套总谱,让各家子孙后代都有家谱用,应该!

有的宗亲会说自己沒有文化,就不要家谱,但子孙后代总会有文化,收藏家谱是子孙后代的需要,必然!

—— 吕绍林(原载吕氏81代珍公裔孙总谱--2013年12月版)

 


 

家谱是子孙后代需要的传家宝典

 

家谱是家族人文发展历史的载体。

是查寻家族传承根脉的纪实文献。

是具有家族特色的青少年教科书。

是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读家书。

是尊祖敬宗弘扬祖德的珍贵依据。

是敬老爱幼提升族人品德的教材。

珍公裔孙总谱是家族团结的领。

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传家宝典。

—— 吕晓平(原载吕氏81代珍公裔孙总谱--2013年12月版)

 

 

血浓于水传万代

 

家谱中记载的传承,

是先祖的红色基因;

家族繁衍的枝和叶,

靠先祖的血源之根;

血浓于水相传万代,

家谱是个永久的家;

千家万户齐聚一谱,

同传吕氏红色基因。

—— 吕军辉

 

用好家谱 振兴家族

 

编好家谱,

流芳千古。

学懂家谱,

缅怀先祖。

用好家谱,

振兴家族。

教育子孙,

光宗耀祖。

—— 吕邓家甫

(原载吕氏81代珍公裔孙总谱--2013年12月版)


名人学者对家谱和家族文化的论述
名人学者对家谱和家族文化的论述
名人学者对家谱和家族文化的论述

家谱理论与编修技术——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9号 
联系电话:15924731240  13518714500 
 样书邮购电话:18188277729  13984603139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67号 黔ICP备150036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