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新家谱理论--综合论坛

论家谱质量与作用和意义

作者:吕有凯  查看人次:0  
 论家谱质量与作用和意义

一、以质量标准论家谱的作用和意义

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取决于家谱的质量。我门现代新编的家谱质量应在借鉴古谱优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倶进,体现进步。一是内容要丰富,收集资料尽量完善,减少缺漏事项,使之成为家族百科全书;二是文稿质量要精,图文并茂,结构科学,使其成为家族文化教科书;是排印方案要科学,有利于普及;四是功能完善,使之成为家族文化工具书。我认为,真正达到上述质量要求的家谱,具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编好家谱,教导族人,讲习仁义礼智信,都做文明礼貌人,明知事理,德法并举,好学上进,和睦相处,由家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家和村宁社会安,国强族旺家业兴。

()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的历史文献,提高现代新编家谱的质量,有利于学习和了解家族历史,研究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的贡献和家族发展状况。

()有助于查阅祖籍历史,寻根问祖,緬怀先人,培养亲情。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

(四)通过学习家谱、运用家谱,有助于规范家族事务管理,总结、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制定和运用家族特色的教育方案,搞好家庭早期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五) 新编家谱应详细记载族中男女成员的姓名、生殁时间、生前住地、墓葬地名、文化程度、生平简介等,后人为前辈竖碑立传时有据可依,了解历代族人受教育的程度。

(六)家谱配编的辈份传承字派的运用和普及,对于规范伦理,弘扬家族文化、德礼教育、各地宗亲往来和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七) 现代家谱应为后人预留补记空位,每户拥有一本(套)家谱,代代依次延续补记,才能实现伦理根系不乱。

(八) 考古界常用家谱资料对考古发掘、人文探索等历史疑点作定论。家谱具有考证功能。

二、以作用的要求论家谱的质量问题

1、要使新编家谱达到既定的作用和意义就要使新编家谱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满足作用对质量的要求为此我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收集发现历代老谱和近代家谱或多或少都存在质量问题达不到我们和后人所要求的作用共性的质量问题有

一是记录不详缺漏太多重古轻今资料简略查阅家谱尤如考古

二是逻辑紊乱选稿不精缺乏进取不求普及近代家谱还是仿古

是版式陈旧缺乏创新结构缺陷功能不全只可存档不可续补

纵观吕氏家谱的古今状况如何提升家谱质量使其具有充分的作用和意义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

只有改进才能发展不能再让后人费时费力地考古

2、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姓氏分支编了新家谱人口多的大支系编了顾不上小支系造成很多支系族人至今未能入谱有的虽然编了家谱但很简单如文稿质量粗糙收集资料太简略缺漏事项太多重男轻女编排方案因循守旧结构设计无创新功能不完善不易读、不易懂、不具备多功能使用价值。我认为:家谱质量差的原因有下列四种情况和一个误区:

一是:能力强,文化高的人忙于事业、工作或生意丢不开,没有时间参与,编辑人员不具备专业专职条件,为了早给族人交待,急于成书,草率了事。

二是:操办、编辑家谱的多为老年人,精力有限,热情可佳,但无意创新,因循守旧,不敢向前,找古人拉后腿。

三是:国家和有关部门无指导性规范,无权威机构认定的范本、模式,便各自为是。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模式、老方法。只有少数人能看懂,难以普及。

四是:各支系不愿交流,持小区域狭隘观念,自以为是,其实不然。

3、误区是:很多分支,由于查不清祖源,先祖连不上,就迟迟不能编谱,有的三五代前都不知其名,大支系编谱,小支系无靠,你不认我,我也不跟,都是无根不编谱的误区。

4、家谱是前人编给后人用。所以,越是先祖连不上和无挂靠的,更要尽快编家谱,从知道的最老辈开始编,子孙后代才有根,各支系一定要走出“无根不编谱”的误区,别在乎已经失考的断代祖源。

5、吕氏传承的主根脉----吕尚传宗的血缘亲人。不编出高质量的家谱,子孙后代就没有好家谱可用。

三、解放思想与时倶进改革传统模式

要使现代人的家谱达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要重点研究的是:家谱工作的意识更新和技术改革问题。这一课题具有挑战性,但我相信,科研成果是试验出来的,学术成果是争出来的,技术成果是实践出来的。本文先就主要概念探讨如下,抛砖引玉。

(一)分支新编家谱要实现普及,做到户均一册(套),家家知晓,看得懂,会运用,这一代没文化,儿子孙子总会有文化;但很多家谱工作者的意识相反,说是“不必要……”实属不良意识,可以试想,如果古人把家谱做普及了,家家都有,总有一部分能传承到今,当今查源流就不会这么难,断代也不会这么多。

(二)大胆改革传统模式。

1、希望各分支总结经验,多研究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别人的家谱中既找缺点也找优点,学优点,处理缺点,采用新方案,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后代。

2家谱工作是一门学问,是学问,就要学、要问才能得到新知,才能理解先进的科学的新方案。世界和事物都是在改革过程中发展和进步的。没有四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就不会有当今的盛世。

3文化更需要改革、发展和进步,古时用文言文写书、不注标点、竖排印刷,能达到现代横排的普及程度吗?古人是有创造的,但他们的后人造创的更多、更科学、更实用,如过去的中草药只能煨汤治病,现在制成针剂片剂治病,能说现代不如从前吗?汽车比古时的马车好吧?计算机办公比过去毛笔办公好吧!

4看古人的老家谱像考古;如果当今编谱还不改进,故意让后人费劲费时地考古吗?所以,我们不能照搬传统模式。否则,后人会说我们没有长进。

(三)内容记载体例改革,势在必行。现代人要记入家谱的内容很多,旧体例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和后代的记载需要,很多编谱的同事听到我这一思想和做法时,总是说“不行、不行,老祖宗做的样子不能改,要尊重老祖人。”我敢说,如果老祖宗在天有灵,一定会骂我们“没长劲,应该一代比一代强,古人不会从坟里爬出来拉后腿!”

四、要树立新思想  创造新方案

1、一些分支编谱同事看到我改进的记载体例和做法时,不作对比,不看整体结构,不分析综合功能,开口就说:我“搞的是‘户口薄’,是‘日记’”。此说也对也错,对在家谱本身就有户口薄的功能,是家族历史意义上的“户口薄”要比派出所发的户口簿登记更详细,否则怎么查世系啊?说你错了,因家谱不是日记,是家记,你们搞行传干什么行传就是记载家庭大事和人物传记嘛我也不是把每家每天的事都记载入谱也没这个必要日记的概念是某天之记把日记和家谱相提并论纯属故意制造笑话

2、行传这两个字组合为一个词本身就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只因古人在家谱中用了他的后人不作研究一味沿袭我认为家谱中的行传应改为现代流行的简介较为通俗与现代习惯语法相符是将古人作的行传和世系编印在同一个页面既便于查阅又能减少空白页面节省纸张压缩家谱总重量我编3万多人口的家谱才900页含包装盒才3公斤一户一本迁居何处都有家谱可带子孙后代还能在同一册内自行补记新增人口可连续补记30多代且以30年新增一代计可使用900年之多后人把各户补记的资料收集起来汇编且不更有连续性吗旧体例也没有这个功能。

3、很多分支12万人口要编58本重达二十多公斤一大堆保管困难15年小修十年大修重复劳动劳民伤财而且一支一村内只有少数人家有家谱新增人口从何补记外迁户又将失根失谱

4、有的同事说看你编的家谱就是查字典家谱本身就是家族历史文化的工具书

5、结语改革是必要的迫切的只有改进才能发展改革是我们这一代编谱人的历史责任改革的目的是要扩大家谱的作用充实其广泛的实用性和意义把新编分支家谱世系与中华吕氏通谱世系连接完善,达到宗源清晰图文并茂功能完善、达到结构科学版式新颖查阅方便易读易懂便于普及使其成为真正具有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家族文化教科书真正成为传家宝典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普及家谱 有利于传承和家教
家谱理论与编修技术——吕氏家谱编辑部   联系地址: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公园路19号 
联系电话:15924731240  13518714500 
 样书邮购电话:18188277729  13984603139
贵公网安备 52022202000167号 黔ICP备15003659号